藏區的佛塔起源于何時,雖不見權威定論,但可以推斷它是佛教傳入西藏的產物,這樣看來佛塔據今應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古印度,塔作為一種紀念性的建筑物或者用于高貴種姓家族的人過世后裝藏遺體。佛塔隨著佛教在西藏的傳播、發展、弘揚,它在古印度存在的意義也被西藏佛教完全承襲下來,只不過與西藏實際相結合,融入藏文化中。作為崇拜的對象,露天而建的佛塔在西藏供信徒繞轉;高僧大德圓寂后裝藏真身法體或遺骨的佛塔,稱之為靈塔,是為供養對象多建在室內,供信徒前來朝拜。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國王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創制藏文,翻譯佛經。從鄰國迎請兩位公主后,為兩位公主隨身請來的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建造寺廟,在西藏歷史上這一時期稱為藏傳佛教前弘期。前弘期持續到公元10世紀初吐蕃國王朗達瑪滅佛為止。公元10世紀,在西藏阿里大力弘揚佛法,當時以大譯師仁欽桑頗為首的西藏、印度學者譯佛經,建寺廟,迎請印度高僧阿底峽來西藏大興佛法……史書上稱為藏傳佛教后弘期,在整個藏傳佛教發展歷史上,佛塔始終占有很高的地位,它同佛寺、佛像、佛經一樣舉足輕重。為了讓佛塔發展軌跡和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看得更加清楚一些,我把它放在藏傳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不同歷史時期加以比較。結果發現,前弘期佛塔建筑規模比后弘期大,而后弘期佛塔建筑也有它自己的特色,
豐富的最新西藏旅游動態信息,幫助中國人和外國人到西藏旅游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西藏旅行社歡迎您到拉薩旅游,布達拉宮歡迎您、西藏旅游網(www.80133777.buzz)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