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鄂鳥島位于那曲申扎縣色林錯周圍,方圓14000多平方公里的濕地是為保護黑頸鶴而建的保護區。藏族人稱黑頸鶴為“宗宗”,意為天鵝它是世界上已知15中鶴類中唯一生存于高原的鶴。國際上也有因此稱之為藏鶴的,因為其生存條件特殊,繁殖及成活率低,黑頸鶴被國際鳥類紅皮書及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急需拯救的瀕臨物種。春夏兩季在這里定居的鳥類有80多種,最常見的是斑頭雁,還有數以萬計的地中海棕頭鷗,從遙遠的地中海飛過來。黑頸鶴體型高大俊逸,性情溫和,常翩翩作舞于湖濱水岸,極具觀賞價值。黑頸鶴雌雄體形相似,嘴甲和腿部為青黑色,眼后有白色斑塊。頭頂有發絲狀黑色稀疏之羽,朱紅色皮膚裸露,因而呈深紅色頭頂。尾羽較短,站立時被黑色飛羽覆蓋,頸上端三分之一部分為黑色,故名黑頸鶴。
黑頸鶴體態優美,性情溫文爾雅,舉止端莊典雅,舞姿瀟灑飄逸,鳴聲悠揚悅耳,深得草原牧人的喜愛。每當聽到“果果”的鶴鳴聲時,恰是草原春至入夏,萬物萌發生機的最好時節,給人一種安逸祥瑞之感。人們把它奉為幸福吉祥使者,喚作仙鳥,甚為珍惜,很少有人偷襲或驚擾它。每當人或狗走近它的周圍時,它會很有禮貌的向其鞠躬致禮,或展翅起舞,或“果果”的鳴唱,令人心花怒放,頓生愜意。
自古以來牧人們對它寄予了深厚的感情,稱其仙鶴。老人們常教導他們的后代“要愛護這種吉祥鳥,不要亂殺濫捕”。它里面的物種也還是很多的,每當鶴落到牧家周圍時,人們會極其自然得逗它說:“仙鶴,仙鶴,請你張開有力的雙翅跳個舞,把你的右翅亮給我”;或以“長頸的仙鳥,行空的長翼鳥,落地的長足鳥,啄食的長嘴鳥”等來稱頌它。
黑頸鶴是一種候鳥。它雖然不需同大雁那樣橫空遠行,飛躍千里蒼穹,但是每當冬季來臨之時,它會飛回藏南谷地。等到春回大地時,飛到大草原棲息。草原上雖很少見到集聚的鶴群,但它們分布面很廣,西從尼瑪,東到索縣,南從嘉黎,北至雙湖,到處都有鶴的棲息處。
來到西藏旅游的朋友,上這里來游玩時很不錯的選擇,攝像、拍照,都非常的迷人。
豐富的最新西藏那曲景點信息,幫助中國人和外國人到西藏旅游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西藏旅行社歡迎您到拉薩旅游,布達拉宮歡迎您、西藏旅游網(www.80133777.buzz)歡迎您!